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省高水平动物医学专业群建设为契机,强化特色、培育优势,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、专业骨干教师的重要支撑作用,以产教深度融合为突破,以“五个平台”建设为目标,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、骨干教师培育、教育教学改革、开展教科研活动等重点措施,提高教师教学团队的协调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,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。
二、建设目标
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,瞄准现代农业,通过三年建设,将李舫教授职教名师工作室建成省内示范性品牌工作室,成为教学名师培育平台、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平台、教科研成果孵化平台、协同研修创新平台和社会服务交流平台。2021年,开展团队研修活动10次,研修结果发表在省级媒体1篇;建成省高水平动物医学专业群1个、特色专业1个、承担现代学徒制等试点项目1项;培养省级以上青年技能名师1名、专业带头人2名,申报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;优化资源进一步建设国家级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,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,建设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,出版规划教材2本,形成适应现代畜牧业的新职业新岗位实践课程2门;指导学生大赛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、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1项;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,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;承担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,技术服务到款额不低于10万元;推广教科研成果,受益学校或企业培养4个以上;培训企事业单位兽医工作者100人次;完成实训数字化资源开发项目1项,提高实训育人质量。
三、建设内容
1.继续强化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。
继续完善工作室的管理运行制度和考核制度,职责划分明确,奖惩分明,形成成员准入与退出机制、成果管理与应用、档案材料管理、经费使用规范等更加合理的制度,保障工作室发挥良好效能。
2.进一步落实工作室规划,创新工作室机制。
根据学院事业发展和工作室目标,制定工作室年度工作工作计划,合理定位,思路清晰,并制定保障措施;工作室成员制定个人发展规划,设定阶段性目标;积极开展研修活动,并将研修成果及时宣传,提高工作室影响力。创新工作室工作机制,充分发挥工作室优势,特别是在促进师德师风建设、培养优秀骨干教师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、开展教研科研活动、强化协同研修与创新、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法发挥积极作用
3.多措并举,促进师德师风建设。
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,落实好《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》,以“四有”好老师为标准,按照四个“引领人”和四个“相统一”要求,以德立身、以德立学、以德立教,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品德高尚,淡泊名利,为人师表,通过名师示范引领,打造一支师德高尚、技艺精湛、实践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双师队伍。努力打造师德标兵、优秀教师、优秀教育工作者、最美教师等。
4.以职教名师为引领,打造一支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、培育一批优秀骨干教师。
深入实施“丰羽、展翅、腾飞”教师培育三大工程,校企协作、多措并举,打造德技双馨、数量充足、专兼结合、结构合理的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。通过实施专业带头人培养“六个一”工程,培养行业有权威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带头人2名;实施骨干教师培养“五个一”工程,打造一支“双师型”教学团队,工作室中专任教师“双师型”教师比例达到100%。培育省级青年技能名师1名、校级教学名师1名;打造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,培育现代农牧行业技能大师2名。
5.坚持改革创新、深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。
优化资源配置,整体提升动物医学专业群发展水平。对接山东省现代高效农牧业发展契机,深入开展产教融合、校企协同育人。建成省高水平专业群1个、省品牌专业1个。
完善动物医学等专业中高职衔接培养机制。完善专业群三个专业贯通培养机制,组织教师开展中高职教师团队研修和技艺技能传授活动。牵头制定完善省级专业教学指导方案1个、国家专业教学标准1个。
全面实施现代学徒制、探索实施1+X证书制度。完善国家级动物医学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,制定动物医学专业群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、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。承担动物医学专业群1+X证书、现代学徒制或校企一体化育人试点1项。
校企共建、共享优质的教学、培训资源,引领教育教学改革。积极吸纳产业发展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规范,校企共建动物医学专业群教学和培训资源。优化国家级动物检疫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,建设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,建设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发课程1门,建设理实一体化教材2本、教案2套、课件和视频资源400个以上。
6.坚持三个面向,合力搭建教科研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,深入开展教科研活动。
面向围绕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问题、人才培养的难点问题和行业企业发展产品技术“卡脖子”问题,以名师工作室为引领,校企合力共建教学科研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。建设省级以上教科研平台1个、市级以上科研平台2个,承担省级以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、发表研究论文2篇,获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,获省市级科研成果1项,申报专利4项,技术服务到款额10万元。
7.坚持全方位服务,着力提升社会服务能力。
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,开展师资培训100人次。提升师生信息化水平、实践和创新创业能力,服务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提升,指导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,组织开展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,教师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奖1项或学生获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奖2项。发挥专业、人才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等优势,积极开展校际、校企协作,面向中小微农牧企业和基层从业人员开展关键实用技术培训,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培训活动,提供信息咨询、技术指导等服务,培训收入达10万元。